Q2 2020:深渊和前所未有的反应
I.季度快照:负价格和历史性干预措施
2020 年第二季度见证了现代能源市场史上最超现实的事件:每桶石油价格转为负数。4 月 20 日,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前月期货合约暴跌至每桶-37.63 美元的结算价,这一时刻完美地概括了全球石油系统的极端实际困境。11 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是第一季度开始的供需冲击的具体表现。本季度的主要情况是市场触及物流和金融底部,进而催化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干预。在欧佩克+的领导和 20 国集团(G20)其他国家的支持下,一场历史性的协调减产将市场从边缘拉了回来,开启了漫长而脆弱的再平衡之路。
II.全球碳氢化合物市场动态
2020 年第二季度的市场动态完全由石油系统的物理限制和旨在缓解这些限制的政策措施所决定。
原油市场分析
这一季度在混乱中开始,在稳定中结束,尽管价格水平大幅下降。
WTI 负价格事件(2020 年 4 月 20 日):负价格事件是由实际情况导致的技术性市场失灵。5 月份的 WTI 期货合约即将到期,而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内陆储存中心--合约的实际交割点--正在迅速满仓。持有多头头寸但缺乏实际存储能力来交付石油的金融交易商被迫不惜一切代价卖出。由于没有可用的买家来储存这些桶装石油,卖家不得不付钱给买家,让他们从自己手中接过合约,结果导致价格下跌。这一事件虽然只针对 WTI,但却象征着全球石油供应过剩,一桶石油在一瞬间变成了负债,而不是资产。
需求低谷与脆弱复苏:4 月份是全球石油需求的绝对低点。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需求量同比下降了惊人的 2900 万桶/天,这一水平上一次出现在 1995 年15。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放松了对石油的封锁,导致了石油流动性的反弹。国际能源署在其 6 月份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需求迅速恢复,印度的需求在 5 月份大幅上升,导致 2020 年全年需求预测上调。
价格反弹:在价格受到负面冲击和欧佩克+实施历史性减产之后,价格开始回升。布伦特原油在 4 月份的平均价格为灾难性的 18.38 美元/桶,到 6 月份反弹至平均 40.27 美元/桶。这一复苏是大量供应撤出市场的直接结果,这使得极度增加的库存放缓并最终逆转。
天然气市场分析
本季度天然气价格持续低迷,反映了全球工业活动的严重衰退。由于国内需求疲软和产量充足,市场供过于求,亨利枢纽现货价格创下历史新低,4 月份和 6 月份的平均价格分别仅为 1.74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和 1.63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III.地缘政治和政策领域
政策干预是本季度的主导力量,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采取行动防止市场全面崩溃。
欧佩克+历史性减产(2020 年 4 月 12 日):负面价格事件成为全球合作的最终催化剂。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强大外交压力下,欧佩克+联盟与 20 国集团(G20)其他国家达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协调减产协议。该协议涉及从 5 月份开始初步减产 970 万桶/天,欧佩克及其合作伙伴承诺从市场上实际减少 1070 万桶/天的产量,与 4 月份的高产量水平相比。13 6 月 6 日,该集团同意将最大幅度的减产延长至 7 月,以巩固复苏。
全球封锁和分阶段重新开放:各国政府放松封锁措施的步伐决定了需求复苏的轨迹。这一过程是不均衡的,中国率先复苏,而欧洲和美洲则步履蹒跚。第二波病毒的不确定性给需求前景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IV.加速和有争议的能源转型
这场危机继续引发关于未来能源的讨论。需求的崩溃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大幅下降。绿色复苏 "的支持者主张将经济刺激计划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然而,大多数国家政府的当务之急是稳定经济,而低价格环境使得化石燃料极具竞争力。
V.企业格局:战略与整合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以大幅削减资本支出来应对危机。截至 4 月 13 日,全球已宣布的资本支出削减额已超过 800 亿美元21 。所有公司的首要任务都是保存现金和支撑资产负债表。低价环境加速了许多小型运营商的财务困境,导致美国页岩行业出现破产潮。
VI.综述与展望
2020 年第二季度是一个极端时期,从负值价格的深渊到欧佩克+ 协议的历史性全球合作。WTI 的负价格是一个关键的,甚至是痛苦的市场信号。它是市场完全被供过于求所淹没的具体表现,表明物流制约因素--仅仅是缺乏放置一桶石油的地方--可以凌驾于所有其他金融因素之上。这种有形市场的失灵是必要的冲击,它迫使全球生产商进行合作,而就在一个月之前,这种合作还不存在。随后的减产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成功地防止了更持久和更具破坏性的崩溃。
本季度结束时,市场的基础虽然脆弱,但却稳定得多。由于供应削减和需求复苏初现曙光,预计到 6 月份,4 月和 5 月的历史性库存增加将转变为库存减少。进入下半年,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欧佩克+协议的持久性、需求复苏的速度和可持续性,因为全球都在努力应对正在发生的大流行病,以及解决大量过剩石油储存的巨大挑战。通往平衡市场的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充满风险的。